归档

LAS 艺术沙龙纪录片专场(伙伴活动)

时间:2016年9月4日(周日)15:00
地点:拟定于CineStar in der Kulturbrauerei
Schönhauser Allee 36, 10435 Berlin
参与方式:自由入场,欢迎积极参与讨论

L.A.艺术沙龙(L.A. Stammtisch)成立于2013年,集结了一群热爱艺术热爱电影的中国留学生,他们有热情,有梦想,有创意,他们是艺术的倡导者,每月举办的一次艺术交流活动不仅是在德艺术留学生的福音,也是艺术灵感的迸发源。柏林中国文化节再次携手LAS艺术沙龙,与中国新生代纪录片导演们,共同分享艺术创作的经验。论坛会上不仅有资深艺术家的过往经历分享,还有新兴艺术家们的自由畅想和艺术展望,或许会给正陷入灵感枯竭的您一些灵光。我们也诚挚邀请喜欢艺术喜欢创作的您前来参加。

las_liangbibo

千里之外的声音——中国新生代纪录片导演作品展

时间:2016年9月2日(周五)至9月4日(周日)
地点:Cinestar影院 (Kino in der Kulturbrauerei, Schönhauser Allee 36, 10435 Berlin)
开幕式:2016年9月2日(周五)18:00
单场票价:7欧元(成人)/5欧元(学生)
纪录片展通票:15欧元(成人)/12欧元(学生)
单场购票http://www.cinestar.de/de/kino/berlin-kino-in-der-kulturbrauerei/veranstaltungen/dokumentarfilme-von-der-neuen-generation-chinas
通票预定reservation@bambuspforte.de

新一代的纪录片导演秉承了纪录片人的社会责任感,带着深切的人文关怀,把镜头聚焦在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反映当代中国人的生活面貌、社会状况。每一部纪录片电影每一帧的背后都有着一个动人的生活情节,而纪录片电影除了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感动外,还有镜头背后的深思。生活有一百种方式,而你所看到的不仅是几米开外的荧幕情景,也是在发生在几百里甚至几千里之外的真是生活。除却都市生活的雾蒙蒙,跟随镜头一起找寻最淳朴的初心。本次文化节精选十部获得国内外纪录片大奖的作品,与您共品人生五味,共赏影像精彩。

日期时间片名
9月2日(周五)18:00《最后的黄土人》(24分钟)
《天索》(39分钟)
9月3日(周六)16:30《一个城市的葬礼》(18分钟)
《风烛明灭,长如瞬间》(21分钟)
《余·生》(45分钟)
19:00《秦声锵锵》(15分钟)
《客居汴京》(17分钟)
《我不是路人甲》(24分钟)
9月4日(周日)15:00《再见朱平》(25分钟)
《云上佛童》(29分钟)

云上佛童

Nature's Kid/CAI Jie

Nature’s Kid/CAI Jie

“我们两个为什么是活佛?”14岁的达娃这样问双胞胎哥哥尼玛,成长令他们不断认清命运的眷顾,也使他们更加理解周遭,顺应本性。

3804米海拔的扎嘎寺,终年云雾缭绕,这与世隔绝之地,两兄弟度过最后的童年时光。他们与寺庙收养的其他小孩并无二样,砍柴煮饭,念经学佛,玩耍撒野……但慧根与天性却使这两个男孩超脱,达娃、尼玛喜爱在森林中独处,一颗菩提心,是沟通万物生灵的语言。“我看见每一只动物,都觉得我是那只动物,而它是我。”三言两语,包含人对自然最纯真的珍视。

天索

The Cableway/CHENG Wen

The Cableway/CHENG Wen

在湖北恩施的幽谷茂林之中有一个与世隔绝的村庄:渔山村。一条悬挂于两山之间的简易索道成为进出这个村庄最为快捷的通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村民们来来往往,和索道管理员张新建闲聊着家里的琐事。十六年间,索道成为全村人的“生命线”,运送着家家户户的柴米油盐,见证着老老少少的喜怒哀愁。

《天索》获第1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国际短片评展最佳纪录短片、第21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第15届大学生原创短片大赛最佳纪录短片。

秦声锵锵

Live/LIU Min

Live/LIU Min

这是一部关于摇滚与自我的纪录片。在西安的文化中,有个名词是逃不开的。摇滚。摇滚,由外传入陕西。只有像黄土高原这种干净,纯粹的土地,才能承载充满力量感的呐喊。在20世纪下半叶,正处于发展与改变的起点。摇滚就在这个时间重新渗透进西安的土地之中。影片的主人公习明,他是摇滚传入西安之后,最先接触摇滚的人之一。在摇滚梦想面前,他自我、张扬,即使头破血流,也绝不向生活妥协。由于父母一直不支持,所以习明和自己的父母关系一直很僵,直到父母去世,他们都没有原谅习明;他的妻子也为此离开他。习明将痛苦埋在心里,在四月的某个早晨里,他选择再次出发。我们无法批评他,他为了自己的理想,妻离子散,但他也真正地成为了一个人,一个真正的人。

我不是路人甲

I am the protagonist/ZHONG Qianyao

I am the protagonist/ZHONG Qianyao

影片聚焦于集群众演员、人体模特两个特殊职业于一身的北漂一族——臧照华。通过对他的群众演员,人体模特,丈夫,父亲等多重角色的记录,展现了一个53岁的北漂一族的生活。面对家庭的责任与梦想的追求臧照华独自行走在期盼与苦闷,理想与现实的夹缝中,寻找着内心那份执念的栖身之所。

再见朱平

Farewell My friend

Farewell, My friend/LIN Chenxi

朱平是我的朋友,也是我从高中时期就一直想超越的竞争对手。2010年,我们同时考入了北京的一所大学。2011年7月23日清晨,我们乘坐不同的列车,同时离开北京。两辆列车将我们驶向了不同的人生轨迹。她乘坐的是一辆回家的列车号D301次动车。12个小时后,这趟列车在我们的家乡温州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动车追尾事故。20岁的朱平随着那趟动车去了天堂。她的死成了我心中难以碰触的痛处。2年后,即将大学毕业的我决定坐那趟动车回温州,寻找关于朱平的记忆。我想了解她的一切,从她的死亡到她的出生。这是自那场事故后,我第一次鼓起勇气重新走进她的世界……

最后的黄土人

Last Loess Residents/CAO Lidong

Last Loess Residents/CAO Lidong

十五年前,坐落在山坡中的“庄上村”门户攘攘,而如今这里却是寡门独户。大儿子成家外出,俩闺女相继外嫁,两位老人和另外两个儿子在这片土地上相依为命。一家之主的父亲刘志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担负着全家的生计;操持家务的母亲任凤莲,在柴米油盐的生活中,哼着年轻时爱唱的民歌;早早辍学的二儿子,从小村里人都说他傻,可他似乎活得挺乐呵;多年被照料的老三,因为年少时的一场意外事故,失去基本的生活能力。他们在回忆,他们在守望,他们或许还在憧憬,他们就是最后的黄土人。

该片获得第十二届“半夏的纪念”北京国际大学生影像展“最佳短纪录片”。

风烛明灭,长如瞬间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LIU Min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LIU Min & WU Yawen

这是一部讲述“走在生命的边上”的人们的纪录片。在北京东五环,坐落着一家由佛教净土宗与居士李松堂合资建立的临终关怀医院——北京松堂医院。在2016年5月30日清晨,一位来自美国的口语老师约瑟夫由于抢救无效,被迫由协和医院转移到松堂医院。由于病情突然,他的家人无法从美国赶来。身处异国他乡,危在旦夕的约瑟夫将迎来怎样的结局?松堂医院,就如同一艘即将驶往终点的时空之舟。在这艘船上,各种各样的老人是最主要的定居者,他们在生命的边缘,展现着不同的生命形态与精神状态。

生命是一场瓦解的庆典,听一群走在生命边缘的人娓娓道来。

余 • 生

The Rest of Life/WANG Mengting & LI Siqi

The Rest of Life/WANG Mengting & LI Siqi

十三年前,他们是非典幸存者;十三年后,他们是非典后遗症患者。他们既想摆脱非典带来的悲痛,又害怕自己被社会遗忘。劫后余生,他们是幸运的;亲人死别,病痛缠身,现实是残酷的。他们的余•生是在感到多余之后对世态炎凉的陌生;他们的余•生是用剩下的生命为苦难人生赢得尊严。最艰难的事从来就不是死亡,而是向死而生的勇气,为希望所遗弃,为绝望所生。活下来,作为多余的那一个,在物是人非的世界里苟活。活下来,往事随风去,江海寄余生。

客居汴京

The Lost Tribe/TAO Mengdi

The Lost Tribe/TAO Mengdi

本片围绕一个在中国生长的犹太女士斗争想被承认犹太身份的故事,展现了这样一个种族在中国的生存现状。即使被中国政府和在北京的犹太社区精神领袖拉比阻挠和身份的不承认,但是依旧自视为犹太人,并且不断地进行斗争与自我学习犹太律法与希伯来文,立志重新做回犹太人。

一个城市的葬礼

film_yigechengshidezangli_horz

The Unclaimed/TAO Mengdi

在美国洛杉矶,每年大约有1500具无人认领的尸体被送到洛杉矶市中心的一处公墓并被火化,如果在两三年之内无家人认领的话,所有的骨灰都会被埋葬在同一个墓穴中。Albert Gaskin在这里工作了43年,每天火化6具尸体并记录相关信息。Jon Schleuss 是洛杉矶时报的一名记者,一次偶然的经历采访了这里之后很受触动,为这些无人认领的死者建立了可以供人在网上搜索的数据库。洛杉矶是一个巨大的城市,形形色色的人在这里生活、工作、追求着自己美国梦。所有无人认领的尸体都有各自的故事,总有些故事还没来得及讲就被尘封,然而有这么一些人替这个城市记得。本片于2015年获第二届亚洲大学生电影节评委会推荐大奖,获第五届上海大学生影像大赛纪实单元金奖。

中德水墨情——中德艺术家国画联展

时间:2016年8月26日(周五)至8月28日(周日),每天10:00-18:00
地点:柏林要塞宫殿(Am Festungsgraben 1, 10117 Berlin)
开幕式:2016年8月25日(周四)19:00 起
参与方式:免费入场,参加开幕式望提前报名
报名邮箱:reservation@bambuspforte.de

邱宗康

邱宗康

笔墨一直以来都是中国艺术家的发声物,是古代文人墨客的政治寄托和闲情逸致,也是当代艺术家的创意媒介。而承载着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笔墨在德国艺术家那会产生什么样的美学效果?是当代的抽象艺术,还是古色古香的水墨意境,又或则是酣畅淋漓的创意水墨?

Wolfram Wickert(老狼)

Wolfram Wickert(老狼)

此次中德国画联展汇集了来自中国的优秀国画大师和在欧洲有着较高造诣的德国艺术家,他们有着截然不同的艺术教育背景,但对水墨都情有独钟。东西方各异的文化氛围缔造出的国画是否会有相同的意境?本次中国文化节为您独家呈现跨地区跨背景的国画交流,中德艺术家共同演绎水墨情,看水墨文化如何为中西文化架起一座横跨亚欧大陆的无形桥梁。

texturality 1&2, 2016

Alice Dittmar

Goldener Sommer 78x97 900

WANG Lan

112 Wuzhiqi

Siegfried Stark

 

第四届“柏林中国文化节”开幕展览:湖北美院新锐艺术展

时间:2016年8月19日(周五)至8月21日(周日),每天 10:00-18:00
地点:柏林要塞宫殿(Am Festungsgraben 1, 10117 Berlin)
开幕式:2016年8月18日(周四) ,19:00
参与方式:免费入场,参加开幕式望提前报名
报名邮箱:reservation@bambuspforte.de

此次柏林中国文化节将于8月18日在菩提树下大街边上一座始建于18世纪的宫殿中拉开帷幕。本次新锐艺术展的主力军是一群九零后画家,他们用笔墨发声,注重个性表达与情感诉求。他们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批判性地继承了传统的美学思想,追求更具当代性的视觉表达。展览内容丰富且以艺术家独特的视觉角度呈现,在传统国画基础上恰如其分的创意把握,用传统元素现代化演绎,笔墨下所蕴含的不仅有情绪有理想还有对生活的感悟。开幕酒会上,您可以一边享用我们精心准备的酒水小吃,一边与年轻的艺术家们畅谈艺术。同时还有精彩的民乐演出,伴您度过一个愉快的夜晚。

hubei_gonglulin_02
龚路凌
hubei_xushuning_06
徐纾宁
hubei_tanminghong_05
谭溟鸿
hubei_liangpeiling_01
梁珮翎
hubei_caiwenqi_02
蔡文琪
hubei_hemin_04
何敏
hubei_duanyan_05
段岩
hubei_wansi_04
万思
hubei_hongjinquan_04
洪金泉
hubei_wangbin_01
王斌

中德青少年文化艺术节

艺术工坊

5岁到18岁学生免费参与

  • 中国舞蹈:09:30 – 12:30,13:30 – 16:30 两个课程
  • 书法:09:30 – 12:30 Uhr
  • 中国武术:13:30 – 16:30 Uhr

音乐会

晚 18:00 – 20:00
免费入场

报名方式

reservation@bambuspforte.de

地点

柏林艺术大学 Universität der Künste Berlin
Bundesallee 1-12, 10719 Berlin

交通信息

U3/U9 Spichernstraße
Bus 249 Friedrich-Hollaender-Platz
Bus 204 U Spichernstraße

绝对中国

addr_kongzixueyuan时间:2015年9月27日下午15:00
地点:柏林孔子学院
Goßlerstraße 2-4, 14195 Berlin

你是一个来德国求学的中国人?在收拾行囊的时候,有哪一件物品是你不肯舍弃的,因为它代表了你的故乡;你是一个在中国生活了一段时间的德国人?在结束行程的时候,哪一样东西又是你一定要带回德国的呢?因为它是你印象中的中国的缩影。

我们向在柏林生活的中德友人,征集他们心中最“中国”的20件物品。在这个周日的下午,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它们背后最独特的中国故事。所有被选中的参与者将获得10欧的文化节合作中餐馆代金券和P&T茶社准备的精美礼品一份。

您可以点击这里下载活动报名表。

tiger_shoes

中秋游园会

(合作伙伴活动)
时间:2015年9月26日晚17:30至21:30
地点:柏林世界公园中国园 Eisenacher Str. 99, 12685 Berlin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月圆夜,与家人相聚,喝茶赏菊,承欢膝下,其乐融融,素来是中国文化中团圆与圆满的象征。每逢中秋时节,柏林世界公园的大型游园会则是生活在海外游子聊介思乡之情,传播中国文化的绝佳平台。把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引入游园会,古琴的清扬伴着沁脾的茶香飘散在公园,小型民间演出点缀其间,伴上湖边绚丽的烟火,美仑美奂!

deyueyuan

柏林中国学友合唱团20周年音乐会

addr_HfM(合作伙伴活动)
时间:2015年9月26日下午16:00
地点:汉斯·艾斯勒艺术大学音乐厅
Neuer Marstall (Krönungskutschensaal)
Hochschule für Musik Hanns Eisler Berlin
Schloßplatz 7, 10178 Berlin

自1995年6月在德里斯顿工业大学的首次演出以来,柏林中国学友合唱团走过了在海外的20年历程。历任指挥包括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中央歌剧院院长、艺术总监俞峰,现任科堡巴伐利亚州立歌剧院常任指挥的潘达希,柏林交响乐团首席指挥及厦门爱乐艺术副总监、常任指挥傅人长,现任巴塞尔音乐学院音乐学教授袁启明,现在西安音乐学院指挥系执教的侯颉、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执教的黄屹等指挥家。

作为一支在海外存在时间最久的华人合唱团,他们一直活跃在德国各地的舞台上,2007年4月曾与指挥家郑晓英携手放歌柏林爱乐音乐大厅,一直用歌声宣传着中国文化,丰富了海外华人的文化生活。成立二十年之际,柏林中国学友合唱团将在年轻指挥家金妍斐指导下,于柏林顶级音乐学府汉斯·艾斯勒音乐厅举办纪念音乐会。届时,老团员将从世界各地赶来加盟演出,为柏林观众呈现一场充满中国元素的多元化音乐盛宴。

现任指挥金妍斐3岁开始学习钢琴,先后师从河南电影制片厂作曲家荆月霞教授、中央音乐学院周广仁先生、蒲以穆教授和陈漪涟教授。2005年,金妍斐作为河南省音乐通考第一名、专业成绩第一名被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录取,师从汤琼,高建进教授,并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2013年她又以优异成绩考入柏林汉斯•艾斯勒音乐学院合唱指挥专业,师从Jörg-Peter Weigle教授(柏林汉斯艾斯勒音乐学院院长、柏林爱乐合唱团艺术总监)。 CACB_2015_cut

茗瑶会

时间:2015年9月25日,晚20:00 
地点: Hotel Adlon, Unter den Linden 77, 10117 Berlin

门票 9欧元
预订门票:reservation@bambuspforte.de

促膝品茗,弹琴赋诗是中国贤人雅士驱赶凡尘琐事,回归内心清雅的一种方式。

上个世纪的中国文化走过了颠沛流离的百年历程:战争的硝烟,外邦的入侵,文革的批判,经济的腾飞,一个诺大的文化显得有些支离破碎。在经济高速发展冲撞下的当代中国人,经历着生活上的变革,处在充斥着浮躁的人际社会。人们慢慢开始追寻本是深植于中国人血脉里的那份淡泊。品茶抚琴,重新让人们在城市喧嚣中找到一份宁静的归所。

在这个晚上,我们约伯牙、会子期,与来自南京的茶艺师、音乐家们,在琴萧相伴中,重归高山流水。 前60位到达活动现场的观众将获得柏林P&T茶社的精美礼品!

tea_1 tea_2 tea_3 tea_4

 

“梁大腿”和他的电影理论

(暨L.A. Stammtisch第二十八期活动)
时间:2015年9月20日下午15:00
地点:柏林巴比伦影院,Rosa-Luxemburg-Straße 30, 10178 Berlin

liangbibo_2

纪录片作为描写、记录或者研究现实世界题材的电影,是最大程度投射现实故事的影像作品。而真实往往最能打动人心,因此为很多人所钟爱。然而想要制作一部好的纪录片却绝非易事,尤其是在中国这样国情特殊的国家拍反映社会问题的纪录片更加困难。拍摄一部纪录片,台前幕后到底有怎样的艰辛?关于纪录片,你都想知道些什么?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戏称他是“憨而不厚的国际级大艺术家”:“他在纪录片创作上,尤其是理论上的造诣是独树一帜的,被誉为是中国的格里尔逊……波师一点都没有辜负我对他的夸奖,不管是电话里,还是去拍摄现场。” 德国德中友好协会主席Yu-Dembski说他的纪录片:“追寻着生活中那些被人遗忘的故事,他用一幅幅图片赋予过往以生机。”

在这里你可以和“梁大腿”摆龙门阵,听他用幽默的语言为你讲述摄影机之外的故事。

liangbibo_1

梁碧波,男,出生于1963年10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高级记者,国际评委,美国访问学者。现为成都电视台专家工作室导演、中央电视台中央新影集团梁碧波工作室总监。他的作品《冬天》曾获得第15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短纪录片奖、最佳纪录片摄影奖;《婚事》曾获得2000匈牙利国际视觉艺术节大奖、2000年第五届罗马尼亚阿斯特拉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大奖。